前言:博主在刚接触Python的时候时常听到GIL这个词,并且发现这个词经常和Python无法高效的实现多线程划上等号。本着不光要知其然,还要知其所以然的研究态度,博主搜集了各方面的资料,花了一周内几个小时的闲暇时间深入理解了下GIL,并归纳成此文,也希望读者能通过次本文更好且客观的理解GIL。

文章欢迎转载,但转载时请保留本段文字,并置于文章的顶部
作者:卢钧轶(cenalulu)
本文原文地址:http://cenalulu.github.io/python/gil-in-python/

GIL是什么

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GIL并不是Python的特性,它是在实现Python解析器(CPython)时所引入的一个概念。就好比C++是一套语言(语法)标准,但是可以用不同的编译器来编译成可执行代码。有名的编译器例如GCC,INTEL C++,Visual C++等。Python也一样,同样一段代码可以通过CPython,PyPy,Psyco等不同的Python执行环境来执行。像其中的JPython就没有GIL。然而因为CPython是大部分环境下默认的Python执行环境。所以在很多人的概念里CPython就是Python,也就想当然的把GIL归结为Python语言的缺陷。所以这里要先明确一点:GIL并不是Python的特性,Python完全可以不依赖于GIL

那么CPython实现中的GIL又是什么呢?GIL全称Global Interpreter Lock为了避免误导,我们还是来看一下官方给出的解释:

In CPython, the global interpreter lock, or GIL, is a mutex that prevents multiple native threads from executing Python bytecodes at once. This lock is necessary mainly because CPython’s memory management is not thread-safe. (However, since the GIL exists, other features have grown to depend on the guarantees that it enforces.)

好吧,是不是看上去很糟糕?一个防止多线程并发执行机器码的一个Mutex,乍一看就是个BUG般存在的全局锁嘛!别急,我们下面慢慢的分析。

Read more »

Python 中的进程、线程、协程、同步、异步、回调

上下文切换技术

简述

在进一步之前,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各种上下文切换技术。

不过首先说明一点术语。当我们说“上下文”的时候,指的是程序在执行中的一个状态。通常我们会用调用栈来表示这个状态——栈记载了每个调用层级执行到哪里,还有执行时的环境情况等所有有关的信息。

当我们说“上下文切换”的时候,表达的是一种从一个上下文切换到另一个上下文执行的技术。而“调度”指的是决定哪个上下文可以获得接下去的CPU时间的方法

进程

进程是一种古老而典型的上下文系统,每个进程有独立的地址空间,资源句柄,他们互相之间不发生干扰。

每个进程在内核中会有一个数据结构进行描述,我们称其为进程描述符。这些描述符包含了系统管理进程所需的信息,并且放在一个叫做任务队列的队列里面。

很显然,当新建进程时,我们需要分配新的进程描述符,并且分配新的地址空间(和父地址空间的映射保持一致,但是两者同时进入COW状态)。这些过程需要一定的开销。

进程状态

忽略去linux内核复杂的状态转移表,我们实际上可以把进程状态归结为三个最主要的状态:就绪态,运行态,睡眠态。这就是任何一本系统书上都有的三态转换图1

就绪和执行可以互相转换,基本这就是调度的过程。而当执行态程序需要等待某些条件(最典型就是IO)时,就会陷入睡眠态。而条件达成后,一般会自动进入就绪。

Read more »
0%